六一節的由來>
  六一節的由來>
  1942年6月,德國納粹黨衛軍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全部婦女和嬰兒被押往集中營,另有90名兒童被押往波蘭的一個集中營(其中只有17人活到戰爭結束)。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六一”國際兒童節。
  在中國,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的辦法,其中規定自1950年起,每年以6月1日國際兒童節作為中國兒童的節日。從此中止了1931年起由中華慈幼協會倡議的每年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的活動。
  據新華社
  1950年6月1日,是第一屆國際兒童節。家住大渡口的李業璐婆婆,珍藏著一份第一屆國際兒童節的獎狀。雖然歷經多次搬家,這個“寶貝”仍然保存完好。
  獎狀珍藏60多年
  李業璐婆婆出生於1938年,今年已經76歲。在李婆婆家中珍藏的這張獎狀放在透明的塑料紙里,收藏在書櫃中。
  李婆婆小心翼翼地取出這份獎狀,獎狀是一張長方形的油印紙,長約30釐米、寬約20釐米。
  油墨印刷在普通宣紙上,紙張已經略微泛黃,上面寫著:“瀘縣人民政府第一屆國際兒童節獎狀(獎字第4號)小朋友李業璐,系四川省瀘縣人,年十一歲肄業小市第二中心小學,確具實踐勞動,愛護團體,身體健全,學習努力等良好條件,堪稱本年度模範兒童,除向群眾介紹外,茲再發獎狀以資鼓勵。”
  右邊寫著,“給小朋友:李業璐”。落款時間是“公元一九五?年六月一日。”
  獎狀共153字,末尾還加蓋了一枚10釐米見方的“瀘縣人民政府之印”的印章。
  專門到照相館拍了照片
  “那時的兒童節比較簡單,但因為得到了這份獎狀,我興奮了很多天”,李業璐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非常懷念。1950年的時候,李業璐還只有11歲。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天,李業璐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一起來的還有另外一名同學。
  老師告訴李業璐,她是兩名模範兒童之一,另外有一個托兒所的小寶寶,被評為了健康兒童。李業璐被帶到城裡的照像館,拍了照片,作為宣傳。
  李業璐的父親是教授,母親是老師,平時對她的教育很嚴。不僅學習成績比較好,也愛幫助別人。還是小學生的李業璐,看到家庭條件差的同學,沒有筆墨了,就把自己的橡皮擦、筆墨送給他。
  模範兒童的獎狀,就是獎給“品學兼優”的學生。李業璐還記得,獲得模範兒童、健康兒童共3個人都是女孩。獲得健康兒童的那個小寶寶,長得胖乎乎的。
  舊衣服縫連衣裙當禮物
  上世紀50年代的國際兒童節,是怎麼過的?李業璐說,那時候物資比較匱乏,但父母為了讓自己過上快樂的兒童節,還是費了不少心思。
  母親知道李業璐獲得“模範兒童”後非常高興,拿出兩件舊衣服給她縫了一件連衣裙,上面是淺灰色的,下麵是紅色的條紋。“雖然是舊衣服改的,但也算是新衣服,我穿著它別提多開心”,李業璐笑著說。
  那時的孩子沒有現在的條件,平時吃不上什麼零食,最常見的,就兜里揣著一把乾胡豆。在第一個國際兒童節,父母拿省吃儉用的錢,給李業璐買了小餅干、糖果。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高級的“美味”了。
  獎狀影響她的一生
  小學畢業後,因為父母的工作調動,李業璐和父母一起搬到了重慶,就讀於清華中學。
  “這份獎狀影響了我的一生”,李業璐說,她長大後在醫院上班,之後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也獲得了不少“先進”與“模範”。
  李業璐說,長大成家後有了兩個兒子,自己也用“模範兒童”去要求他們。上世紀80年代,小兒子李科在鋼花電影院外撿到十幾元錢,那時可是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兒子將錢交給了學校,獲評了“拾金不昧好少年”。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記了傳統的道德教育”,李業璐說,“這張模範兒童的獎狀就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好的東西就要傳承下去。”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大渡口的李業璐婆婆,珍藏著第一屆國際兒童節的獎狀。 蘇思 通訊員 紅客 攝  (原標題:第一屆兒童節獎狀啥樣?李婆婆珍藏著一張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z09azqh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